时间: 2024-07-08 03:12:14 | 作者: 摩托车模具
奇妙工厂快闪系列:【博世华域武汉工厂】 更高效的非U型生产线 配备研发和测试的全能工厂。 博世华域转向系统有限公司的前身,成立于1994年,由博世和上汽集团旗下华域汽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注资,分别持股51%和49%,并于1996年开始运营、投产及开业。2016年,在开业20周年之际,公司正式更名为博世华域转向系统有限公司。博世华域总部设在上海,下设烟台、武汉两个子公司和南京一个分公司。其中,武汉工厂于2014年正式开业及二期项目奠基,6期项目的总规划面积将达到55248平方米。 在技术变革的背景下,武汉基地的研发实力也在增强。2021年,武汉研发技术科正式更名为武汉研发技术中心。同时,面向未来的“软件中心”和“智驾试验中心”也被放在了武汉基地,使其成为博世华域体系内的一大特色。作为华中地区最大的汽车转向系统研发中心,博世华域武汉研发中心汇集了软件开发、机械系统开发、整车智驾、电子电气试验等能力与资源,具备了本土完整的转向系统开发能力。 穆大川解释道:“武汉是中国中部的一个中心城市,随着近几年的一个经济的发展,沿海城市是趋于放缓,那么主要是国家的战略的话是在发展中部和西部,那么这样一个时间段武汉的这样的一个布局就很重要。尤其重要的一点,武汉的话就是一个汽车之城,武汉可以跨过到华中地区,西部地区包括成都,包括整个南部、广州、长沙,这一些地方的话都是我们武汉工厂辐射的一个覆盖的客户的群体。” 具体到博世华域武汉工厂,穆大川强调:“我们是做转向系统,我们不是只做转向机或者做转向管柱的中间轴。它是整个一个系统, 从方向盘以下到整个驱动转向,包括管柱、中间轴,转向器,所以说从这样的产品的一个广度来讲,我们大家可以为所有的客户提供系统的一个集成的供货能力。我们的武汉工厂的重要产品就是说CPS就是说电动助力转向管柱。我们的拳头产品,就是双齿轮助力的转向机。” 与此同时,为保障供应链安全和发挥中德双方的技术优势,博世华域的本土研发与生产也在加速。博世华域推出完全自主设计的“合”平台,并在2021年SOP了“合”平台的管柱助力转向系统,2023年4月SOP下线首个项目。“合”平台产品HE3r B3实际做到了从机械件设计、软硬件开发验证,到实现落地生产的全流程本土化。 “我们在吸引人才方面就有很大的一个优势,我们研发的话需要一些高端的一些这样的人才。这样的话就是说我们把这些人吸引住,培养他们的一些基础的能力之后,这样的话我们大家可以作为整个博世华域的研发整体的一个蓄水池。我们大家可以把我们武汉的优秀的开发团队的成员源源不断的去送到上海,进行更高层级技术的一个深造还有培训,然后他们学成再反过来去带动我们武汉研发团队的成长。” 具体实施上,“这一个项目去在武汉落地,在武汉进行这样的一个实验的测试,因为我们也有很两三千平米的一个实验室,有各种各样的一个功能的实验台,包括我们的功能试验台,包括我们的疲劳耐久试验台,包括我们的NVH的一个分析,静音法,这样的话可以产品一旦去 DVPV阶段,我们就快速的做成样品,快速的进行实验,那么实验完了之后,包括我们大家可以进行整车测试,在距离我们武汉工厂13公里,有100亩地的智能支架中心,智能智驾中心能够说是在国内的话是最先进的一个,可能是最全面的一个关于转向系统的这么一个智能支架的测试中心,可以把我们的产品装到我们的样件车上,在我们的智能智驾中心来测试。” 在博世华域武汉工厂有一个特别的项目。“我们有一个专门的车间叫核心零部件,我们的涡杆还有小齿轮的一个生产车间,然后我们在涡杆的话就是说实现了这是可以说称其为黑灯工厂,因为从我们的生产的一个排查,我们的一个物料的接收,包括整个倒是因为机加工它是也也不是说所谓的U型线,它就是一个岛屿一个岛屿这样的一个生产设备,而且它这个岛屿跟岛屿之间的设备是数量是不匹配的,因为节拍的问题,可能是4台设备,这是对这十几台设备,所以所有的这么多东西运输的话全部实现了一些智能化。” 即便如此,也不是所有环节都不需要人工的参与。穆大川补充道:“现在还有一些部分的话可能还需要人工的一些介入,比如说参数的一些调整,比如说换型,当然现在还不能够实现一些智能化,但整体来讲就是说生产的主过程化,我们就实现了,包括运输的一个主过程,包括排产的一个主过程,我们都实现了这样的智能化的一个状态,其实大大节约了我们的用人工的一个成本。” |
||
[ 返回 ] |